金沙乐娱场(5555199vip·Sand认证)-App Platform

Company Information | Industry News

构建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

Release date:2011-05-25 Of views:8573

构建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肖华

媒体:中国电子报  日期:2011年4月12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肖华


  “十一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回顾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十一五”前期延续了自2000年以来快速发展的势头,中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集成电路产业硅周期双重影响连续两年下滑,但在国内宏观经济向好和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复苏的带动下,201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扭转了下滑局面并实现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产业所聚集的技术创新动力、市场拓展能力和资源整合活力,为产业在未来5年实现快速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奠定了基础。

  (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从261.1亿块提高到653亿块,年均增速20.1%。销售收入从702.1亿元提高到1440.2亿元,年均增速15.4%。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从 124.3亿元增长到363.9亿元,年均增速24%,增长最快;芯片制造业从232.9亿元增长到447.1亿元,年均增速14%;封装测试业从344.9亿元增长到629.2亿元,年均增速12.8%。“十一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均增速高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平均增速(5.4%)10个百分点,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占全球比重从2005年的4.5%提高到2010年的8.6%,产量占全球比重接近10%,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高端产品取得突破

  自主设计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网络路由器芯片、3G移动通信芯片、移动互联芯片、数字电视芯片、CPU、MCU和安全芯片等一批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成功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40纳米TD-SCDMA多模手机芯片的研制成功为TD-SCDMA标准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65纳米制造工艺实现量产,45纳米制造工艺也将在2011年开发成功并量产;高压技术、数模混合和功率器件等特色工艺模块开发成功,不断满足国内需求;12英寸生产线达5条,8英寸生产线达14条。BGA、CSP、MCP等新型封装技术已在部分生产线应用。高密度离子刻蚀机、大角度离子注入机、45纳米清洗设备取得实质性突破,部分设备已在生产线上运行。单晶硅、光刻胶、抛光液、高纯气体、靶材等材料取得明显进展。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资源整合步伐加快

  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3大产业所占比重从 2005年的17.7%、33.2%、49.1%上升到2010年的25.3%、31%、43.7%,形成了三业并举、较为协调的格局。产业上游的设备与材料业也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和泛珠江三角洲3个集聚区继续蓬勃发展,成都、重庆和西安等西部重镇发展日益加快。

  国内设计企业与芯片制造企业、芯片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上海华虹NEC与上海宏力半导体共同投资成立上海华力建设12英寸生产线。国内领先厂商积极探索国际并购,展讯海外并购射频芯片公司(Quorum),长电科技收购新加坡APS公司,浪潮集团收购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四)企业实力稳步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增强

  到2010年共认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332家,配合国家发改委认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145家。已有4家集成电路企业进入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60多家设计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最高销售收入为45亿元。2家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中芯国际65纳米制造工艺已占全部产能的9%,为全球第4大芯片代工企业。

  封装测试企业前10名中,长电科技、南通富士通等中资企业地位明显提升,长电科技已进入全球10大封装测试企业行列。一批优势设计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展讯通信和联芯科技的TD-SCDMA终端芯片出货量已超过3000万颗;北京君正和福州瑞芯的多媒体处理芯片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国民技术的USBKEY安全芯片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苏州金沙乐娱场5555199vip的嵌入式CPU累计出货量超过1亿颗;澜起科技和杭州金沙乐娱场5555199vip的数字电视芯片打破国外垄断,有线数字电视信道解调芯片市场占有率超过50%;华大电子、大唐微电子、同方微电子和上海华虹等累计供应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11.5亿颗。

  (五)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创新发展呈现活力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18号文件,《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等相继出台,确保了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对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支持建设了北京、上海等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在EDA设计工具、知识产权管理、产品评测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投融资渠道逐步扩大,一批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主板、创业板或境外上市。高端人才加速向集成电路行业流入和汇聚,一大批海外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华工作或回国创业,本土培养的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不断涌现,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创新最活跃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十二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一)面临的形势

  1.技术演进路线越来越清晰

  一是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集成电路技术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按摩尔定律继续前进,以CPU为代表的芯片集成度和处理能力仍会继续增长,半导体存储器存储容量持续加大。目前32纳米工艺已量产,2012年导入22纳米,2014年导入18纳米。二是功能多样化趋势明显。集成电路产品以价值优先和功能多样化为目标,更加注重集成运算和存储之外的新功能,集成了射频通信、功率控制、无源元件和传感器等功能的产品越来越多,系统级封装(SIP)等先进封装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2.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将更为激烈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产业资源进行了新一轮重组,产业集中度更高,无论主流产品市场,还是代工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对资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特尔公司投资70亿美元研发32纳米工艺,Global Foundry以18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德州仪器6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跨国公司加大了全球资源整合力度。对于资金、技术、人才、销售渠道等资源积累不足的国内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3.模式创新给我们在新一轮竞争中带来新机遇

  在集成电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过程中,模式创新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一是随着新型移动互联终端的崛起,出现了“Google-ARM模式”,原有的“WINTEL体系”受到了挑战,基于ARM公司CPU核的嵌入式处理器已占据市场总销售量的75%以上。二是整机制造商以新的模式切入集成电路领域,苹果公司基于商业化的IP核,自行设计并通过代工方式生产出iPhone 4、iPad的核心芯片“A4”,这给国内有实力的整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新的启示。三是软硬件结合的系统级芯片、纳米级加工以及高密度封装的发展,对集成电路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生态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虚拟IDM模式兴起。

  4.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信息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推出,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速度加快,衍生出大量新需求,极大地拓展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空间。过去5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年均增速14%,2010年达到7349.5亿元。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将成为继计算机、网络通信、消费电子之后,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预计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到2015年将达到12000亿元。

  5.新政策实施为产业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2011年1月2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正式发布,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的第一个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扩大了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同时拓展了扶持范围,从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延伸到包括封测、材料、设备、仪器的全产业链。“4号文”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总体规模小,市场自给能力不足

  201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1440.2亿元,仅占全球市场的8.6%。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但自行设计生产的产品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1/5,CPU、存储器等通用芯片主要依靠进口,国内通信、网络、消费电子等产品中的高档芯片也基本依靠进口。集成电路已连续7年成为最大宗的进口商品,2010年进口额高达1569.9亿美元。

  2.企业规模小,力量分散,技术创新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我国集成电路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100多亿元,仅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制造企业同年销售收入的1/7;最大的设计企业销售收入仅为美国高通公司的1/10。企业力量分散,国内500多家设计企业总规模不及高通公司收入的一半。主流产品设计技术水平仍为中低端,制造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两代,新型高端封装技术仍很欠缺,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3.价值链整合能力不强,芯片与整机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国内多数设计企业积累不足,国产芯片以中低端为主,缺乏定义产品的能力,也不具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难以满足整机企业需求。多数整机企业停留在加工组装阶段,对采用国产芯片缺乏积极性,整机产品引领国内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创新的局面尚未形成。芯片企业与整机企业间相互沟通不充分,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企业不多,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动机制。

  4.产业链不完善,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发展滞后

  专用设备、仪器和关键材料等产业链上游环节比较薄弱,不足以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前,国内设备仍停留在比较低端、分离单台产品阶段,仅有少数高端装备进入生产线试用,生产线上的系统成套设备、前工序核心设备及测试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大尺寸硅片、光刻胶、特种气体、掩模板等关键材料等也基本依赖进口。


  “十二五”重点工作和措施


  一是加快制定和出台法规与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协调推动出台相关细则。加强产业调研,适时调整《集成电路免税进口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目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大政府投入,形成集成电路专项研发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强化重点集成电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突破重点整机系统的关键核心芯片。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壮大集成电路制造业规模,增强先进工艺和特色工艺能力。提升封装测试层次,发展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和产品。发展高端专用设备、仪器和关键材料,完善产业链。

  三是推动产业资源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克服分散重复,推动产业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政、银、企大力协同,集中资源,形成一批符合重大产品、重大工艺发展方向的大型企业。既要推进设计、制造、封测业同类企业整合,也要推进上下游企业整合,特别是与整机企业的互动整合。鼓励各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参股或整合集成电路企业。

  四是创建产业生态环境,推动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发展。实施若干从集成电路、软件、整机、系统到应用的“一条龙”专项,形成共生的、有效的产业生态环境。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以整机升级带动芯片设计的有效研发,以芯片设计创新提升整机系统竞争力。鼓励建立各种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联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五是继续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产业国际化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继续优化环境,大力吸引海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吸引跨国公司在国内建设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运营中心。鼓励企业扩大国际合作,整合并购国际资源,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六是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推动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建设微电子学院和微电子培训机构,加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高校的微电子专业建设,引进国外师资和优质资源,努力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落实好相关政策,积极引进集成电路海外高层次人才。